洁夫森(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您免费提供粉碎格栅,智能雨污分流井,农田灌溉泵房等相关信息发布和最新资讯!

4007800879

021-67108107

一分钟带你了解洁夫森雨污分流井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0-07-10 08:47:51 人气:385

  国内以前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对于排水管网这一块,没有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再加上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开始实施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水方式,就叫雨污分流。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而污水则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到河道里,以防止河道被污染。洁夫森智能雨污截流井


一分钟带你了解雨污分流井


  生态环境:雨水的污染相对较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以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因此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时,让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再生回用。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雨污分流的实施更加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城市排水:雨污分流工程对城市排水是有促进作用的。

  第一,将污水管道剥离出来,原有的管道不再走污水,就腾出了一定的空间,相应提高了排水能力。

  第二,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对雨水管道进行清疏,并对一些容易积淹水的地方,更换掉老旧破损的管道,结合雨污分流工程,污水管埋到哪里,就清到哪里,改造到哪里。


  进行雨污分流工程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因为雨水中污染成分较少,大部分为无污染的无机颗粒,不必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系统进行处理,可直接排入河道,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短期内如果出现大到暴雨进入污水厂可能会造成污水处理的负荷瞬间增大,严重影响污水厂运行。另外,智能雨污分流井可以用于老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中国大部分老小区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环保政策,而洁夫森智能雨污截流井这一新型污水处理设备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这一局面。


智能雨污分流井.jpg


  洁夫森智能雨污分流井功能包含以下几点:

  1.晴天污水截流

  在暗渠或下游污水管网低水位条件下,晴天排水闸关闭, 暗渠或管道污水通过合流制管道入截污井 ,自流至下游污水管道,下游管道水位较高时,通过井筒内的水泵根据井筒内水位自动启动并提升污水至处理设施 ,或提升至下游污水管,且可以防止河水倒灌,实现污水压力截流。

  2.初雨限流

  初雨时排水闸根据井内外水位调整开度,此时自动截污装置浮筒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浮筒阀闸板逐步关闭截污管口,初期雨水也经由装置开口流向污水管网。截污闸根据水质及水位调整开度限流。

  3.雨季直排

  随着降雨增加,井内水位上升、水质浓度降低,到预设水位时,排水闸开始根据水位调整开度,向下打开,使上层污染较小水体溢出,同时截污闸逐渐减少开度限制截流量,降雨量达到一定值时 ,排水闸可以完全打开并关闭截污闸 ,雨水流入自然水体,从而实现雨水直排。

  4.雨前排空

  根据天气信息,在降雨前期,关闭截污闸启动潜污泵,动力提升排出污水,大限度减少合流管网中的污水,增加管网自身的调蓄空间,做到晴天时污水零直排。降雨开始,根据井内水质和井内外水位 ,控制水泵的启停和排水闸的开度。

  5.降雨结束

  随着现状合流管内水位下降,浮球感应信号,带动太阳能自控截污装置闸板逐步开启,并恢复到初始状态。


智能雨污分流井_洁夫森

  分流井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在工厂精确预制,安装完毕后再出厂,包含筒体、动力主机、排水闸、截污闸、水位计、水质监测仪及监控一体终端机等,很大程度确保系统的成本效益及运行可靠性。此外,智能雨污截流井配备洁夫森先进的远程智能控制系统,使分流井可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管理。

  为顺应城市的基础建设要求,现在新建的小区商场等,都采用了雨污分流,洁夫森雨污分流井好处多,可进一步保障雨、污水得到有序的处置排放,能够更好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城市市容,提升了城市投资环境。

    标签:智能雨污分流井
    新闻资讯
    相关新闻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服务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021-67108107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洁夫森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